道卡斯民族英雄解大賓原來是姓蟹,台灣多毛蟹因此以蟹命名,名正言順。但是因為漢化的原因考不上科舉只好改姓解。道卡斯有一位長老名呼貓老尉,就是姓貓也。當然,他的後代不可能姓貓,因為漢化後知道被戲弄了,改成何名不知也。台南有性機的,也是不爭的事實,如果他覺得有漢化壓力,看到本文或許也會被迫改名!! 當然很明白的也有平埔族姓龜,這在學漢文之後,必然會改姓。這算是天機也,不忍心透露帶給當事人困擾。
這就是平埔族的可憐之處,偷偷摸摸怕被笑做番,所以隱姓埋名在台灣社會裏過生活,為人父母者慮其後也。台灣史學者一定不敢反對我的說法吧?! 這些隱姓埋名的平埔族,在受到良好教育之下,很明白的在各行各業多是台灣的翹楚人物,當經理的人不在少數阿~~~只是就是不知原來自己是道道地地的台灣平埔族!!
當然在台灣史中公開的秘密就是姓潘大多是平埔族,潘敦仔可是個大頭目。台灣姓潘的覺對與潘安沒有直接關連,雖然一樣帥。而姓潘的女姓也覺對與潘金蓮毫無瓜葛,不要想太多。這就是台灣人另一可憐之處,不要以為姓黃就是黃帝後代,不要以為姓李就是唐太祖之後代。其實骨子裏既然其怪姓一堆了,何以平埔族後代姓正常姓不會更多呢?
姓潘算中姓因為不忘自己是番,行蟹、貓、機是因為對漢文不了解,難到學漢文的番不會取陳、李、林? 大名頂頂大甲西社民族英雄林武力就是姓林,他與林則徐肯定也無關連吧!! 所以姓正常姓的平埔族對照目前還是有很多少數姓平埔族來看,不就有更多平埔族取正常姓? 目前山地原住民人口約有43萬人,何以居住在平地、平原漢化的平埔族會不到兩萬人? 可能嗎? 若以五倍於山地原住民來算,也不下200萬人吧!
平埔族群因與漢人接觸早,已很少人用傳統名字,藤文化協會列出的各族傳統名字,大部分是從清代土地契約中找出。當時平埔族人的名字多被以不雅漢字拼寫,如蚊、龜、貓、毒、蠻、歪、歹、老。
平埔族群多是採親子連名,在個人名字後面連上父名或母名,例如凱達格蘭族、噶瑪蘭族和巴宰族都是如此。
少數如西拉雅族新港社,每個家族有傳統家名,在雍正乾隆年間新港社族人曾被廣賜漢姓,當時就是依照各家名音譯,而至今仍保留的特殊姓氏有 Tamavainikaki(機)、Tamakovau(卯)、Tamaeolay(來)、Tamatiping(兵)、Tamapagowat(月)、 Tamatapagik(宜)等。
平埔族常見名字,如凱達格蘭族的拔山、大武臘、加裏、己生、君孝;噶瑪蘭族的木枝、籠爻、瑪瑤、阿返、武裏;西拉雅族的大里觀、池烈、大邦雅、達來、大南閩(女)、于來(女)、莎韻(女)。
巴宰族的Abok(阿沐)、Adawai(阿達威)、Asilu(阿希魯);道卡斯族的大彌勒、合歡、加禮;巴瀑拉族的加九、賓祿、阿眉、大宇;貓霧拺族的阿甲、阿勞萬、大眉。
然而,回復名字的人也會因個人、部落、翻譯或通婚等差異,使得原住民命名文化更加多元,如家名在前或在後,從父、從母或父母並列,加氏族或不加,加出生地或不加、名字之間有無以“點”間隔,羅馬拼音的有無與大小寫差異,同一個名字不同的音譯等,都沒有標準答案。
對此,馬躍·比吼說,在原住民回復傳統名字初期,政府本來就應該採開放的態度,時間一久,原住民各族會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。
所以,當您準備開口呼喚原住民朋友的名字時,別忘了先請問對方該怎麼稱呼才是對的,以免把朋友誤稱為他(她)父母、子孫的名或是氏族、家屋的名。